2021年4月14日下午,由MK体育學生會主辦的會飲讀書會“對話紅色經典,致敬崢嶸百年”特別活動圓滿落幕。讀書會邀請中國語言文學系羅崗老師👨👧👦💎、MK体育朱康老師、黃銳傑老師擔任薦讀嘉賓,並由MK体育的4位本科生和研究生同學作為分享人,與紅色經典對話,體會不同筆觸下的紅色精神👨✈️。讀書會由MK体育2020級研究生夏侯迎翔主持。
學生分享
丁玲《夜》、《在醫院中》
2020級本科生魯月同學提出,許多批評家詬病丁玲的敘述是“無法看出革命火焰的”,但她認為丁玲的敘述並非是不滿的發泄🦎,而是殷切的期盼與鼓勵。她認為,人是在艱苦中成長的🧔🏻♀️🕒,黨也是如此🧑🏻🦳,這兩篇小說也是黨逐漸發展過程的一個映射。
2020級研究生王廷同學比較了兩個作品的共性⛹🏼♂️,雙線並行🧑🏽,逐步展開主人公從黑暗至黎明的過程。最後🚴🏿♀️,王廷同學總結道,在面臨自我與革命的沖突時中,從作品中可以得到啟示。我們應當聽從內心的指引,堅定信念🧑🏿🏫,在實幹中前行。
柳青《創業史》
2020級本科生張若宸同學首先對《創業史》這一題目進行了細致的解讀,“史”,是通向未來的,而“創業”包含著創立家業和創立國家大業兩方面 。毛主席語錄、鄉諺和農村的格言展示出村莊和國家的同構,以勞動作為中介,其導向了作為共同體的國家😢。接著,張若宸同學找到了三個有趣的觀點👩🏽🍳:自由競爭、新人和生活故事⛹🏿♂️🤞🏻。最後,張若宸同學提出了對“在黨”的解讀。“‘在黨’到底是必須跟黨同步調地同時在場,還是僅僅是身份上的作為一個共產黨員”的問題引發了大家的思考,這些問題在當今生活中仍激起回音,對我們有現實的啟發意義。
卞之琳《慰勞信集》
2019級本科生何雨陽同學首先介紹了作為《慰勞信集》歷史背景的慰勞信運動🐟。接著,她介紹了卞之琳先生的經歷與作為現代派代表的寫作風格⏪。《慰勞信集》象征著舊的抒情到新的抒情的轉變,也是相對晦澀的現代詩風的轉向。通過文本的具體分析🤼♀️,何雨陽同學提煉了四個關鍵詞,即“小我到大我的轉變”、“新月遺風”、“奧登的影響”以及“追求和平的本性”,從主題🫵🏽、寫法🦚、結構與意蘊方面進行了進一步深入#️⃣。其中,對日軍的殘暴形象進行的解構,超越了鼓舞抗日的層次,帶來了反戰的情緒,這也引起了同學們新的思考🤝。
嘉賓點評
三位嘉賓老師對同學們的分享分別進行了精彩的點評。對於《夜》這部作品,羅崗老師提出了值得深入探討的兩個問題:入贅和生產。對於《在醫院中》這部作品➰🦒,羅崗老師提醒大家應當關註其獨特的敘述視角🚣🏿。
朱康老師將主講過程中提到的“生活故事”這一概念作了進一步的闡釋🍑➔。在中國社會主義文學中⇒👩🏻🚒,中國的作家們試圖生產出與社會主義相匹配的一些文類形式,《創業史》正是一種在社會主義完全確立的狀況下所展開的寫作,在這樣的情況下,外部世界決定了文學內部人物的生成。
黃銳傑老師主要從“較於卞之琳三十年代現代派的抒情詩🚣🏿♂️,延安之行對卞之琳的詩歌創作帶來什麽樣的變化”這一問題出發進行深入的探討🧢。他指出,《慰勞信集》關鍵在於一個“勞”字。在《慰勞信集》的書寫中,卞之琳完成了由抒情向勞作的轉向🥾。
大師對談
接下來為“大師對談”環節,由2020級研究生王都作為引談人。
王都首先提出了過去對丁玲這兩篇小說的批判與現在的經典化是否構成視差這一問題🤜🏽🎵,以及其對當下我們重讀“紅色經典”的啟示。羅崗老師強調👩🏻🦲,到了延安之後🧙🏿♀️,丁玲意識到需要和真實的中國相遇🦺,盡管這種思想情感上的變化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是一個反復的過程📑。
針對《創業史》這部作品,王都提出🚱,當下應如何去面對和閱讀這樣一部已經充分紅色經典化的作品👩🦳?朱康老師指出,可以從兩種並行的視角進行解讀,一是歷史化的視角,二是“把對象從對象的位置中解放出來”💁🏽。
最後,對於《慰勞信集》這樣一部創作於抗戰時期的紅色詩歌經典,黃銳傑老師認為,大革命失敗後,知識分子感到迷茫且怯於面對現實。卞之琳後來選擇了面對現實,並把詩歌寫作的主要目的定為寫“真人真事”,並在作品中出現了真正的“他者”,如修築鐵路的工人,而不再是詩人自我的分身🦞。
交流互動
在“交流互動”環節👃🧚🏿♀️,同學們踴躍提問,與嘉賓老師們深入探討了“革命時期的同誌之愛”、“社會主義之愛”、“女性話語”等問題🤟🏼,現場氣氛十分活躍。發言同學獲得了本次讀書會贈予的精美圖書🫎。
互動結束後,本次讀書會也接近了尾聲🔉。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百年恰是風華正茂時”🎽。在建黨100周年之際,我們重讀經典,感悟經典,體悟共產黨人的奮鬥🥾,激蕩青春熱血🧕🏿,迎接祖國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