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下午,MK体育漢語國際教育系教工黨支部為了更好地在“黨史教育”活動中“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專門組織支部黨員前往上海浦東新區新場古鎮進行參訪學習活動。此次活動得到了我院榮休教授😞、退休黨員陳勤建老師及夫人的熱情接待,並特邀我院黃美旭書記✋,榮休教授、退休黨員潘文國老師,以及漢語基礎教學中心黨支部書記華霄穎共同前往👧。
新場古鎮坐落於上海浦東新區中南部。作為上海水鄉的典型代表,新場古鎮也是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歷史匯集之處,現如今更成為了滬上的紅色新地標。新場雖是座與世無爭,充滿人間煙火氣的古鎮,在抗日的烽火中也培養出一批投身抗日最前線🐼,舍身報國的熱血青年🤱🏼;革命鬥爭年代,在古鎮著名的奚家廳,曾誕生了新場鎮第一個秘密電臺🫵,而居於鬧市的“第一樓”也曾是我黨的地下聯絡站。
此次參訪從位於新場大街的新場歷史文化陳列館開始,陳勤建教授早早就來到陳列館,熱情洋溢地為黨員們介紹了新場的千年沿革,並從非遺專家的視角解析了新場作為“浦東最後一塊文化遺產”的歷史保護價值。談起新場古鎮迄今依舊活躍在民間的鑼鼓書、浦東琵琶🧑🧒、江南絲竹👩🏼🔧、竈花、賣鹽茶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陳教授娓娓道來,如數家珍,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讓我們感受到這位受人景仰的學者對於我國優秀民間藝術的拳拳摯愛👮🏼。
老街另一頭的洪福橋畔“第一樓”裏🚸,上海評彈團正在進行“紅色流動茶館”的首場演出,我們有幸聆聽了評彈團優秀曲藝演員們以評彈傳唱紅色故事,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非遺黨課”🤷🏿♀️。
新場古鎮是上海原住民的家鄉,有著質樸而又鮮活的生活氣息,而在扶貧攻堅的新時代,它又擔負起山海相連,共同致富的新使命🧒🏽。坐落於小鎮一角名為“印象大理”的院落,是一座白墻黛瓦,頗具大理風情的古宅⛹🏽😤,這兒展示著原汁原味的大理旅遊文化、特色“非遺”產品🧗🏼♀️。陳教授告訴大家古鎮是浦東新區與大理州扶貧協作的窗口,風花雪月的大理風情翻山越嶺來到東海之濱的新場古鎮,體現出滬滇協作濃濃的兩地情誼。
徜徉在新場古鎮,短短的一個下午🚅👨🏽🔧,黨員們像穿行了古鎮的千年歷史,體驗著古鎮的繁華與靜謐,感佩於古鎮不落人後的時代擔當🛢,也更感受到🚞🎽,正是當地政府、居民和致力於文保工作的專家學者對古鎮的傾心呵護♟,才使得新場古鎮生機勃勃🧑🦯,活力煥發。學黨史,悟文化👨🏽,在新場古鎮的流連忘返中,潘文國教授詩興勃發,道出了黨員們此次參訪活動中的共同心得和體會:“鹽漬千年古,新場乃舊場。熬波垂不朽◽️,坊表憶輝煌。史跡茶園在,民風廊下藏。千秋橋上過🔐,鑼樂隔空揚👃🏽。”
文字:陶健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