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1日下午3點,東南大學人文MK講師、浙江大學高研院訪問學者範雪在MK体育官网中山北路校區物理樓301室為MK体育師生作了題為“一家書店的抗戰史——生活書店與左翼運動”的學術講座。講座由MK体育毛尖教授主持,青年教師黃銳傑博士、羅萌博士擔任評議人。
範雪老師的講座主要講述抗戰期間生活書店發生的一系列左傾變化及背後的製度性過渡問題。她從書店的“左轉”節點引入,生活書店1925年創刊於上海,成立之初是面向市民階層的文化生產機構。但從1941年開始,書店出現明顯“左傾”:書店被查封後,生活·讀書·新知在根據地聯合開店並起名為“華北書店”。範雪老師由此拋出問題:面對全面抗戰的爆發,當時的生活書店做出了怎樣的抵抗?書店作為一家民營文化出版機構如何通過製度性的自我建設向共產黨靠攏?
生活書店鼎盛期的全國分支機構一覽圖 1939-40年
範雪老師根據書店抗戰時的分支機構圖指出,戰爭壓力使書店重心向中國腹部遷移,同時書店定位在戰時也發生了變化:從之前的市民關懷轉為“號角洪亮”的抗戰定位,鼓勵青年投身抗戰生活。她進一步談到,正是這種全國書店業務的擴展和戰爭中自力更生的重要語境,構成了生活書店對戰爭的應對和抵抗,也為書店在抗戰中建國、在建國中抗戰打下堅實基礎。
接下來範雪老師討論了書店在戰時自我製度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維度——“幹部”。1937年戰爭爆發,“幹部”作為一個新的群體在社會上興起。在範雪老師看來,“幹部”概念背後的社會連帶實為個人與集體關系的根本呈現,即幹部是高度集團化的個人,個人只有在集團中才能實現新社會理想和自我完善的目的,“幹部”已成為抗戰中書店製度建設的核心理念。隨後範雪老師根據1931-1945年間生活書店的圖書目錄勾勒出當時書店與延安的復雜關系:其時書店選擇的編著者主要為左翼知識分子而非政黨領導,並且關於唯物論辯證法和社會科學的理論介紹成為書店主要的知識定位。同時,她還談到生活書店邀請延安抗大的學生傳授教育真經、派店員去延安進修等現象,提示我們書店與延安的知識合作成為生活書店在抗戰期間主動尋求中共幫助過程中的關鍵鑰匙。
本表根據《生活書店史稿》中的“生活書店圖書目錄”整理
最後,範雪老師進一步闡述生活書店在抗戰期間自我製度建設中的另一個關鍵詞——“組織”。她通過書店同人刊物《店務通訊》中的歷史資料指出,抗戰期間書店出現了用政黨方法甄選店員、組織定期學習小組等現象,這是生活書店以政黨的組織技術來規範自身的方式,同時也構成“一體化”的前史和製度性的過渡。但範雪老師強調,這不是說書店的身份認同已讓位給政治,恰恰相反,書店用政黨組織的形式來獲得一種主體性,她引用巴丟在《飽和的工人階級一般認同》中的觀點,指出在抗戰時期的歷史選擇過程中,共產黨的組織技術被生活書店選擇並最終成為其建設自身主體性的重要方式之一。
報告結束後,黃銳傑老師就“同誌”與“幹部”的關系問題進行了探討,認為兩者包含的人與組織之間的關系是理解中國1930-40年代中共政黨政治的切入口。同時他強調“整風”以及知識生產模式的轉型也是書店需要重新面對的問題。接著,羅萌老師指出,抗戰時期哲學、社科等理論知識地位明顯躍升,從中可以透視生活書店的出版方向與當時延安的知識生產之間有一定的內部關聯。最後,範雪老師對現場同學關於書店的資金運作方式、“幹部”的詞源等問題進行了精彩回應。
文字:趙藝璇